首页>查看详情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12/02/09 16:22:51   字号 【  
导读: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打造优质公共服务品牌为重点,全面深化创新政务公开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政务环境。

一、点面布设到位,政务公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近年来,根据《苏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市交通运输局通过狠抓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全局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形成了局党委统一领导、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各负其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大考评力度,将政务公开工作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机关效能考核内容;强化工作实效,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局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解落实责任,局直属各单位扎实抓好组织、宣传、责任“三落实”,形成了各级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局面,为全局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二、技术升级迅速,服务公众整体流程更加透明

按照政务公开“一网公开、四网运行、七网监督”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州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信息网上公开,权力网上运行、监察网上实施。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权力梳理备案和调整。交通运输所属公路、道路与水路运输、航道、地方海事等执法门类的行政权力都已经实现备案并实施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目前,启用行政权力296项,其中行政许可34项(部分项目正在调整上报审核中),行政处罚242项,行政强制11项,行政征收1项,其他行政权力8项;另外,挂起行政处罚118项。所有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和规范性文件都实现了网上报备。

——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审批。根据《市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新增取消调整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苏府〔2010〕176号),对原有项目内容和流程图进行梳理、调整,并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汇报沟通,调整网上审批项目,更新项目编码和流程,修改印制办事须知,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后台管理进行维护,并加强与局属各行政执法机构的沟通、衔接,保障调整后的项目全面公开、落实。“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机制运行良好。

——强化交通运输窗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建设,开展了“把闪亮点转化为常态化,以零境界力推满意度,全面提升交通窗口‘高速通’服务品牌”的主题活动,逐步实现服务机制更完善、服务效能更突出、窗口管理更到位,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服务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群众集中敞开式服务的功能。同时,根据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服务的实际情况,推动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多岗位学习,逐步实现一人多岗,以进一步推进许可工作的公开透明,提高工作效能。

——完善交通便民服务建设。着力开展出租车电调服务后台保障建设,充分利用CTI后台监控手段,对中心坐席区所有话务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对重点话务员接听电话全过程进行监听,如话务员出现不当用语等行为实时纠正,保证服务质量。在召车高峰时间段合理安排班次,通过增加坐席有效缓解了因呼入量较大导致的电话排队现象。

三、关注民生民意,实事工程面向社会接受监督

政务公开工作是机关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加强政务公开,交通运输工作与改善民生结合得更为紧密,以公开承诺、透明办事、热线服务等为切入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上半年,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开推出惠民实事项目。作风效能建设着眼惠民,明确以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和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形象为重点的目标。郑重向社会推出“2011年市交通运输局公开承诺十八项惠民服务实事项目”,并进行一级责任分解,以公交服务、行政审批等工作为重点,推进群众满意窗口和示范岗位建设,打造交通作风效能建设新亮点。

——服务企业优化软环境。自觉从难从严、自加压力,主动与企业“抱团取暖”,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加强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管理,完善“打黑”长效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点窗口地区的24小时监管和综合整治工作。开展道路货运企业物流转型培育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行业管理依法规范。以健全法制及其后评估工作为切入,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制发《关于开展我市交通运输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苏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的立法后评估工作;制定出台了细化《苏州市道路运输条例》货运、客运、驾培以及行政强制和处罚方面的四个规范性文件。做好轨道交通立法的相关工作,启动渣土运输经营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热线服务排忧解难。针对面广量大的社会咨询、行业求助、投诉,全系统各级热线高效运转,起到了沟通、释疑、解难的作用。上半年,共受理“12345”转办件5773件,办理“公众监督”和“回音壁”为867件,办理“领导信箱”为187件,受理96196交通服务热线市民来电159596件,及时办结率和回复满意率达到99.5%。

四、紧扣三个服务,切实增强社会影响力

紧紧围绕交通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三个服务”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重点内容的公开工作,积极开展与社会各界接触、沟通,不断增强交通政务公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丰富载体增强宣传沟通能力。围绕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作风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以及关心民生等主题,精心打造报刊、电视、电台、网络四个板块一起上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局领导担任局新闻发言人,在涉及重大新闻宣传题材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统一扎口、统一发布,起到了控制舆论导向的关键作用。在市各单位中率先实行新闻定期发布制度,将交通运输的重点工作和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专项部署,每月有安排,定期有发布。尝试建立媒体俱乐部,与重点新闻单位的记者建立及时互动联系,及时对交通重点工作、重大政策、重要部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好舆论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今年上半年着重从两会看交通、“行感苏城”行业服务标兵事迹宣传、公交优先发展、如何破解古城区打的难、春运保障畅通扫墓、公路迎国检等方面进行专题宣传,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面沟通。今年我局共承办市“两会”期间建议提案85件。在主办的62件建议提案中解决或采纳(A类)47件,列入计划逐步解决(B类)3件,不能解决或留作参考(C类)。完成市人大公民旁听意见建议2件,市政协未立案提案1件。在办理过程中,坚持开门办理的原则,把沟通贯穿于办理全过程,通过电话联系、上门征求意见、共同调研、集体协商、组织视察等,拓宽了与代表沟通的渠道,使代表了解办理工作的全过程,从而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下访工作。今年以来,我市交通两级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单位和管理相对人中间,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座谈交流和现场办公活动。领导干部到联系点开展活动共有202次,切实解决联系点在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密切了干部、党群关系,进一步提升了交通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形象。

五、抓牢监督考核,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局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同时,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把深化、创新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机关作风建设和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工作检查考核评分标准。局纪委监察室具体负责政务公开的检查考评,及时受理、查处对全系统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投诉,对工作和措施不力的及时提出督办建议,责令限期整改,对违法违纪的,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同时,我局努力强化社会监督,切实改进政风行风。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局属各窗口单位结合实际,强化内外监督,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公交乘客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公众参与、社会评价、行业监督和政府决策机制。市公路处、航道处、运管处、海事局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卡、电话询问、信函联系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今年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内容已经全面铺开并夯实基础,产生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交通工作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政务公开的广度、深度和及时性方面,以及人民群众对交通的满意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下一阶段,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务公开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进一步开展好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结合苏州交通纵横网网站建设需要、配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需要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加细致、及时、高效;二是以服务社会为本旨,高度关注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可公开信息,保证此类重点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成为机关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三是以监督制约为保障,进一步完善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阳光监督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交通工作的助推器。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 SZJT.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苏ICP备10219514号-1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3205000039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6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