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查看详情
拥抱低空蓝海 拓宽执飞场景 支队构建“云上蓝盾”无人机执法新模式
信息来源: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4/11/05 11:04:15   字号 【  
导读:

10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博览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会议展示了低空航空器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与应用场景建设展开深度探索讨论。市执法支队深入贯彻苏州低空经济“场景牵引”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领域因地制宜探索低空执法场景,构建“无人机+”执法巡查模式,目前已在道路运输、交通工程、水上监管及应急救援等执法实践中落地应用,为一线执法工作提供一种效率高、视角广、隐蔽强、全天候的辅助侦查手段。

在近期与移动集团苏州分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后,双方联合以水上监管场景为依托,有效转化通感一体化技术成果,探索构建“无人机+通感基站”的多元复合水域监管新模式,形成感知、侦查、打击“三步走”精准执法链条。

一是全面“广”感知,编织全天候监管网。通过在水域周边试点部署通感一体化基站,利用站点通信资源构建圆域感知覆盖能力,实现基站24小时不间断感知周边水域内船舶航行信息,重点对运行轨迹可疑、未开启AIS信号的船舶予以关注。

二是低空“细”侦查,高效研判重点对象。感知层面将船舶违章运输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后台,通知无人机升空开展低空侦查,利用空中隐蔽、高精拍摄等机体优势,对涉嫌违法违规运输问题的船舶进行跟踪式研判、固定相关音视频线索证据。

三是现场“准”执法,靶向打击违章行为。经感知捕捉、低空侦查对船舶运输行为进行二次研判后,由执法人员进行登船检查并实施现场查处,极大降低现场执法滞后导致的违法行为消匿问题,有效提升执法精准性与高效性。

通过“非现场执法+现场执法”的组合监管,“无人机+通感基站”的执法模式能够有效筛除无价值、易误判的水上运输信息,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预警式监测,切实降低水域监管成本,精准布控查处违章对象。目前,该执法模式处于试点推进阶段。

下一步,支队将继续在“无人机+”模式中纵深探索,通过技术复合与监管创新,加快培育低空经济背景下交通执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 SZJT.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苏ICP备10219514号-1  网站支持IPV6
网站标识码:3205000039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621号